文山社區大學

文山社區大學

週四, 31 October 2013 19:40

景美國小的老樹

 

(圖一:編號1415的受保護金龜樹)

    景美國小位於景文街108號,是文山區最早成立的學校(成立於1897年),校園內受保護的老樹,除了大家熟悉的兩棵金龜樹外,還有三棵楓香。

    在舊操場旁邊的兩顆金龜樹,是景美國小建校時就種植了,樹齡已近一百二十年(約始於1890年) 。因兩顆金龜樹常相廝守,又被稱為夫妻樹;又由於樹齡老邁,於1999年施作支撐工程。列管編號1415的金龜樹(圖一),樹高13公尺、樹胸圍4.06公尺、樹直徑1.29公尺,這棵樹曾患有病蟲害,經樹醫生動手術醫治,補上人造樹皮,目前生長狀況良好。列管編號1416的金龜樹(圖二),樹高10.5公尺、樹胸圍5.12公尺、樹直徑1.63公尺,健康良好。這兩棵都屬外來種,樹姿態非常優美,是景美地區最年邁、最漂亮的老樹。

    另外在新操場的游泳池大樓旁,有兩顆並列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列管編號1411的楓香(圖三),樹高18公尺、樹胸圍1.9公尺、樹直徑0.6公尺;列管編號1412的楓香(圖四),樹高16公尺、樹胸圍1.85公尺、樹直徑1.59公尺。

    還有一棵楓香種植於景美國小校園最後方,靠近羅斯福路六段的圍牆邊,可由校門口右側沿著圍牆走到底列即可看到。列管編號1413的楓香(圖五),樹高21公尺、樹胸圍2.03公尺、樹直徑0.65公尺。

    以上三棵楓香,都是原生種,樹齡都超過50年以上,推估應是同一時間種植的。

(圖二:編號1416的受保護金龜樹)

(圖三:編號1411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圖四:編號1412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圖五:編號1413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前))

週四, 31 October 2013 18:12

景美的春燕

 

(這一窩共有五隻小燕子嗷嗷待哺)

景美的春燕

    春天時分在景美街頭經常可看見燕子以很快的速度橫衝直撞牠們是為了哺育在巢中嗷嗷待哺小燕子而到處覓食捕到小蟲之後又火速的飛回巢中餵食。

    版主在分類文章《十五分庄的溪流》中的「萬盛溪舊溪床的春燕」一文中曾描述在興隆路二段220巷一帶有許多燕子築泥土巢的原因及分布說明本文特別將版主以單眼數位相機,在220巷興隆理髮廳的屋簷,捕捉到燕子餵食的過程分享給各位讀者有空也建議各位近距離觀察燕子的成長過程相當有趣。

(燕爸燕媽捕捉到小蟲火速飛回燕巢)

(啣著小蟲到底要餵那一隻呢?)

(就餵這一隻吧!)

(把小蟲直接塞到小燕子的肚裡去)

(終於可以把翅膀放下來小歇一下)

(有五隻小燕子要餵食又得快速覓食去)

(小燕子忍耐一下燕爸燕媽很快就覓食回來了)

週四, 31 October 2013 18:10

萬盛溪舊溪床旁的春燕

 


萬盛溪舊溪床旁的春燕

        每年春天,有許多燕子也會飛來景美地區築巢﹑下蛋﹑孵化﹑養育﹑習飛,完成繁衍後代的使命;特別是在興隆路二段220巷頭(原來的溪道),短短100公尺的街道兩側屋簷下,就有好幾個燕子的巢窩。有些店家,會在屋簷下釘上一支方形木條,便利燕子築巢,他們相信,若燕子在店家門口築巢,會帶來好運。

        燕子的巢窩,是以泥土堆砌而成,並在內部底部舖上乾草,使生活環境更舒適。待小燕子慢慢成長,學會站立,當牠們要排泄時,會站在巢窩上肛門朝外,將糞便排放在地下,而不直接排放在巢內;因此,燕巢下的地上都有燕子的糞便,店家都要定時沖洗,以保環境衛生。

        燕爸爸與燕媽媽最是辛苦,在燕子未能學會飛行自覓時前,要不斷尋覓小蟲,餵飽飢腸轆轆的小燕子,小燕子只要聽到靠近燕巢的飛翔聲,就馬上張大嘴巴大聲叫喊,以爭取燕爸燕媽的憐愛,優先餵食;只見燕爸燕媽不斷穿梭,從外頭覓食回巢,餵飽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每次覓食回巢停留數秒之後,又火速離開覓食,一直到天黑才回巢團聚。

        待小燕子羽翼漸豐,燕爸燕媽會找來同伴示範教學,教導小燕子學習飛行,小燕子會在巢窩附近練習短距離飛行;小燕子學會飛行後,就不睡在巢窩中,而停在巢窩附近屋簷下的電線或鐵線上睡覺。等待小燕子可長途飛行,牠們就啟程飛行至異地過冬,待隔年春天再飛回築巢,繼續完成繁衍後代的生命意義。

        在景美地區許多地方皆可看到燕子的蹤跡,而在筆者住家附近的興隆路二段220巷上,單號邊的15(興隆理髮廳)23(炒手麵食店)25(宮記商店) ,雙號邊的2(汽車修護廠)8(玉集商店)10(國際心算)等店家的屋簷下,皆可看見燕子的泥巢。

        興隆路二段220巷特別寬敞,馬路兩側直向停車後,仍可雙向通行。原來此巷是小溪的溪道,在景美在未開發前是一三面環山的谷地,有溪流貫穿其中,此條小溪是由現今辛亥路而來,溪流經福華加油站旁的興隆路二段244巷,右轉22031弄,再右轉220巷左向汽車修護場旁的小巷流出,再沿興隆路二段流至國防部軍法司左行繞道,最後流入新店溪。

週二, 17 December 2013 17:59

大頭茶不畏寒冬展花容

臺北的孟冬,風輕雲起冬陽斜照,東北季風輕觸著二格山巒,也觸動了植物的花青素、葉黃素,準備以休眠來渡過這一季冬。不耐素顏的青楓、山漆樹把握住最後的時間,換上繽紛的彩裝,綴點二格山容一叢叢紅裡來、一落落黃裡去,當峰面再次過境時,也吹零了落葉,舖滿繽紛山徑,牽動有情人兒也逆風踏葉而來。

當東北季風由微而強,只有生命力極強的大頭茶,以革質化的厚葉片對抗冷颯的寒風,在最惡劣的寒冬中,依然綻放出銀色的花容,撐滿枝梢,在食物最貧乏的冬季,提供來不及冬眠的昆蟲們杯水花蜜,以渡過嚴冬。

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屬茶科大喬木,幹通直。單葉互生,革質,常簇生枝端,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圓或鈍。花頂出,萼5片,宿存,花冠白色,雄蕊多數。蒴果長卵形,種子扁平有翅。

週三, 25 September 2013 22:46

石碇自然散步

臺灣藍鵲,是北臺灣山區活躍的鳥類。大文山地區大面積的森林環境,常能見到牠們成群飛舞而過。而石碇一帶的森林覆蓋完整,在繁殖期更是容易發現在林子理築巢育雛的藍鵲家庭。今年6月份,就曾在石碇路旁的樹林上發現過幾個藍鵲巢,為了擔心影響到親鳥的孵蛋、育雛工作,當時僅僅拍了幾張照片作個記錄便匆匆離開。2個多月後再度造訪,卻早已「鳥去巢空」。

臺灣藍鵲

既然「幼雛已隨親鳥去,此地空餘藍鵲巢」,難得來上一趟,就在附近的產業道路來個「自然散步」好了。這條山路平時經過的人車不多,假日也只有零星地單車騎士與當地居民進出的車輛來往,加上有完整的森林與乾淨的溪溝,因此夏日蜻蜓、蝴蝶等的狀況也不錯。3次造訪,共記錄了不少種類的蜻蜓與蝴蝶: 雙尾蝶

這隻雙尾蝶是這裡給我的第一個驚喜,當6月底剛發現藍鵲巢時,牠彷彿是為了轉移我的目光般在我眼前來回飛繞,最後就停在牠最愛的食物--「排遺」上,「大啖美食」。而當我的注意力剛因為雙尾蝶的「驚」艷而由鳥轉移到蝴蝶的身上時,大琉璃紋鳳蝶與玉帶鳳蝶隨著雙尾蝶的消逝而接續出場,在路旁盛開的大花鬼針上「訪花尋蜜」。

大琉璃紋鳳蝶大琉璃紋鳳蝶玉帶鳳蝶玉帶鳳蝶

追尋著鳳蝶的腳步沿路向上,臺灣三線蝶、琉球三線蝶、單帶蛺蝶雌蝶陸續出現。外型相近的牠們,似乎在測是我們的觀察力,在相似的身形中找出彼此外型與行為上的差異。

臺灣三線蝶琉球三線蝶 單帶蛺蝶F

除了三線蝶外,石墻蝶、單帶蛺蝶、紫蛇目蝶、、黑端豹斑蝶、紅星斑蛺蝶等,都愛在一陣激動的飛舞後,找尋喜愛的地點停棲,或許曬曬和煦的太陽,或許吸食地面的汁液,更或許吊掛在最愛的大花咸豐草上,恣意吸食花蜜。

石墻蝶單帶蛺蝶紫蛇目蝶黑端豹斑蝶紅星斑蛺蝶

雖然來往的車輛不多,不過還是難以避免道路致死的「事故」發生。一隻攀木蜥蜴媽媽,還來不及產下今年的卵,便成了車下亡魂。破散在地上的蛋汁,卻成了臺灣單帶蛺蝶的美食。

臺灣單帶蛺蝶

路旁的山坡上有一片澤蘭開花,自然也少不了它最忠實的愛好者:青斑蝶與紫斑蝶。而琉球青斑與端紫斑蝶更是其中的常客。

琉球青斑蝶端紫斑蝶F

路旁才被除過草不到1個月卻又馬上欣欣向榮的大花咸豐草,裡頭躲了許多動作敏捷又體型嬌小的灰蝶與弄蝶。紅邊黃小灰蝶停棲時斬露出翅膀腹面的鮮黃亮麗,狹翅弄蝶後翅上鑲著黑邊的白點是牠的註冊商標,相貌神似的竹紅弄蝶與埔里紅弄蝶不時追逐著身旁飛過的其他昆蟲。玉帶弄蝶則愛展開雙翅享受日光浴,而一旁似乎還沒完全醒來的黑星弄蝶,則被我相機的閃光燈給嚇了起來,另外找處不被打擾的地方繼續打盹去囉!

紅邊黃小灰蝶狹翅弄蝶竹紅弄蝶埔里紅弄蝶 黑星弄蝶黑星弄蝶

路旁乾淨的溪溝與山坡上完整的森林,是許多蜻蛉目昆蟲喜愛的環鏡,而短腹幽蟌更是溪流環境最有代表性的物種。

短腹幽蟌F

總覺得藍色的蜻蜓外貌均極為相似,每次拍照回來都要花好多的時間與圖鑑比對再三,鼎脈蜻蜓是裡頭比較容易認出的種類,而扶桑蜻蜓、金黃蜻蜓及呂宋蜻蜓,就需要好好地比較一番啦!

 鼎脈蜻蜓扶桑蜻蜓 金黃蜻蜓呂宋蜻蜓(翅基赤脈些許藍灰色)

除了蝴蝶與蜻蛉,寬腹螳螂、麗紋石龍子、黃口攀蜥也與我們在這條路上相遇。麗紋石龍子正準備爬出草叢曬曬太陽,卻不小心驚擾到一旁的寬腹螳螂,螳螂本能的舉起前肢的鐮刀腳,似乎準備與來犯的敵人一較高下。

麗紋石龍子寬腹螳螂

垂掉在蜘蛛絲上的黃口攀蜥幼蜥並非網子的主人-人面蜘蛛的食物。誤闖蜘蛛網不但破壞了人面蜘蛛辛苦打造的陷阱,也讓自己懸吊在半空中動彈不得。將他從蜘蛛絲上解下,似乎受困了好一陣子的小蜥蜴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捕食路過的螞蟻,看來大概餓了很久了吧!

黃口攀蜥黃口攀蜥

黃口攀蜥

自然散步中所觀察到的物種無法一一用影像記錄下來,3次的造訪還有以下的遺珠尚未捕捉到牠們美麗的身影:臺灣粉蝶、水清粉蝶、大鳳蝶、流星蛺蝶、琉璃波紋小灰蝶、臺灣雙尾燕蝶、恆春小灰蝶、琉璃蛺蝶、姬小紋青斑蝶等,以及我仍然不熟悉的多種弄蝶。看來,還是得趁著天氣轉涼前,多找時間來走走囉!

本文同步刊登於:山林藪記

 

週五, 27 September 2013 08:00

認識景美受保護老樹


樹木是這個城市的綠色居民,努力的淨化空氣、涵養水土、提供優良的覺景觀,默默維持著城市的自淨功能。
臺北市文化局為促進民眾對於臺北市綠色資源的了解與重視,進而激發保護之意識,於民國89年起推動「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之立法工作,,本條例於民國92418日由臺北市議審議通過,做為保護大臺北地區具保存價值之樹木及其生長環境,維護都市綠色景觀資源,健全都市自然生態文化的依據。
此條例明訂臺北市政府應對具保存價值之樹木進行調查,建制為臺北市「綠色資源檔案」,資為今後追蹤保護,厚植臺北市綠色資源,共同打造全民生態城。
依據『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定義臺北市受保護樹木之標準為:
一、樹胸高直徑0.八公尺以上者。(樹胸高直徑係指離地一.三公尺所量測之樹木直徑)
二、樹胸圍二.五公尺以上者。(樹胸圍係指離地一.三公尺所量測之樹木周圍)
三、樹高十五公尺以上者。
四、樹齡五十年以上者。
五、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群體樹林、綠籬、蔓藤等,並經主管機關認定者。

依臺北市樹木保護的標準下,景美地區目前共有34棵受保護的樹木,如下表所示。

編號

樹種

所在位置

1329

苦楝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330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331

三福街12號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

1395

仙岩路1664號土地公廟內

1396

臺灣朴

汀州路四段122號萬年公園內人行道旁

1407

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校內(校門右側警衛室後方)

1408

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校內(校門右側警衛室後方)

1409

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校內(校門左側圍牆旁邊)

1410

景中街27號景美國中校內(校門左側圍牆旁邊)

1411

楓香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自強樓旁(新操場後方)

1412

楓香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自強樓旁(新操場後方)

1413

楓香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後校門(羅斯福路旁)

1414

笳苳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旁(羅斯福路469巷與景文街交口)

1415

金龜樹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操場邊

1416

金龜樹

景文街108號景美國小操場邊

1417

景隆街57-2號萬有公園內土地公廟旁

1418

猢猻木

景隆街57-2號萬有公園內(興隆路一段202巷口)

1419

猢猻木

景隆街57-2號萬有公園內(興隆路一段202巷口)

1420

朴樹

景豐街48111612號老厝門口(62巷右轉至巷底)

編號

樹種

所在位置

1421

景豐街76號旁(臺北市公車處興隆站旁)

1422

溪口街2號財政部財稅訓練所內圍牆外廢棄舊宿舍區內

1423

溪口街2號財政部財稅訓練所內圍牆外廢棄舊宿舍區內

1424

刺桐

溪州街135938號萬和3號公園內

1425

刺桐

溪州街135938號萬和3號公園內

1426

刺桐

溪州街135938號萬和3號公園內

1427

刺桐

溪州街135938號萬和3號公園內

1428

刺桐

溪州街135938號萬和3號公園內

1429

大葉雀榕

萬盛街17-1號老舊木造房舍旁

1433

大葉雀榕

興隆路一段68號武功國小內圍牆邊

1434

月橘 (七里香)

興隆路一段184巷萬有二號公園球場邊(景明街11612號前)

1435

白玉蘭

興隆路二段235(興德國小校園內)

1436

魯花樹

興隆路三段2299弄巷底號再興社區橋旁

1437

楓香

羅斯福路六段336號滬江高中天文堂旁

1438

雀榕

羅斯福路六段4698號旁(景美國小旁邊巷子)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景美國小的老樹

   景美國小位於景文街108號,是文山區最早成立的學校(成立於1897),校園內受保護的老樹,除了大家熟悉的兩棵金龜樹外,還有三棵楓香。

   在舊操場旁邊的兩顆金龜樹,是景美國小建校時就種植了,樹齡已近一百二十年(約始於1890) 。因兩顆金龜樹常相廝守,又被稱為夫妻樹;又由於樹齡老邁,於1999年施作支撐工程。列管編號1415的金龜樹(圖一),樹高13公尺、樹胸圍4.06公尺、樹直徑1.29公尺,這棵樹曾患有病蟲害,經樹醫生動手術醫治,補上人造樹皮,目前生長狀況良好。列管編號1416的金龜樹(圖二),樹高10.5公尺、樹胸圍5.12公尺、樹直徑1.63公尺,健康良好。這兩棵都屬外來種,樹姿態非常優美,是景美地區最年邁、最漂亮的老樹。

   另外在新操場的游泳池大樓旁,有兩顆並列的受保護楓香老樹。列管編號1411的楓香(圖三),樹高18公尺、樹胸圍1.9公尺、樹直徑0.6公尺;列管編號1412的楓香(圖四),樹高16公尺、樹胸圍1.85公尺、樹直徑1.59公尺。

   還有一棵楓香種植於景美國小校園最後方,靠近羅斯福路六段的圍牆邊,可由校門口右側沿著圍牆走到底列即可看到。列管編號1413的楓香(圖五),樹高21公尺、樹胸圍2.03公尺、樹直徑0.65公尺。

   以上三棵楓香,都是原生種,樹齡都超過50年以上,推估應是同一時間種植的。

景美國小附近老樹

   除了景美國小校園內有五棵受保護的老樹外,在學校附近也有三棵。有一棵茄苳老樹(圖一),在景文街110號,原來衛生所保健室的空地,就在景美國小校園圍牆邊,目前舊房舍已拆除,正準備興建住宅大樓,但此棵茄苳樹是屬受保護的老樹,不可任意剷除,故建商以予以保留,並將老樹的基本資料立牌說明。這棵茄苳樹姿態優美,列管編號為1414,是原生種,樹齡已近百年,樹高10公尺、樹胸圍2.5公尺、樹直徑0.8公尺,目前生長情況良好。

   另外有一棵楓香老樹(圖二),樹址在羅斯福路六段336號,滬江高中前校園天文堂前,列管編號1437,屬原生種,樹齡已近50年,樹高17. 1公尺、樹胸圍2.6公尺、樹直徑0.83公尺。目前有植物共生,健康狀況良好。

   還有一棵雀榕老樹,依文化局網站記載,樹址在羅斯福路六段4698(在景美國小旁邊巷子),列管編號1438,屬原生種,樹齡已近70年,樹高10公尺、樹胸圍2.5公尺、樹直徑0.8公尺。但筆者遍尋不著,不知是否因興建大樓予以移除,有進一步訊息再與讀者分享。

景美國中的老樹

   景美國中位於景中街27號,是文山區最早成立的國民中學(成立於1968),校園內共有四棵受保護的老樹,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資產。

   這四棵老樹都是榕樹,剛好成雙成對種植在校門口的兩側,栽種的時間都在景美國中設立時,都是原生種,推估樹齡已近50年。

在校門口右側,也就是在警衛室後方的停車場旁,有兩顆老榕樹。列管編號1407的榕樹(圖一),樹高18.6公尺、樹胸圍2.39公尺、樹直徑0.76公尺。列管編號1408的榕樹(圖二),樹高17. 2公尺、樹胸圍3.0公尺、樹直徑0.96公尺。

在校門口左側校園內,也有兩顆老榕樹,附近原來還有人造水池,目前已不復見。列管編號1409的榕樹(圖三),樹高17公尺、樹胸圍3.06公尺、樹直徑0.97公尺。列管編號1410的榕樹(圖四),樹高15公尺、樹胸圍2.91公尺、樹直徑0.93公尺。在這兩顆老榕樹中間,有一座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所贈送的銅鐘,名為警鐘(與景中同音),在校史室有一張老照片在此拍攝,由校長與學生共同留影,照片的背景可清楚看到山上的仙岩廟,以及仙跡岩的全景,視野遼闊,風景優美。

另外在校園內川堂右側方孔子塑像旁,也有一棵頗為高大的老榕樹,但目前未列為受保護的老樹,筆者也將其照片列上供讀者觀賞(圖五),說不定不久之後,也被列為受保護的老樹喲﹗

萬和公園的老樹

   在景美在萬隆街底的萬和公園,是一個帶狀公園,從古亭地政事務所前往北延伸至景美圖書館旁,中間以巷道切割,分成萬和一、二、三號公園在萬和三號公園(溪洲街135938)內有五棵老刺桐樹,分布在一座涼亭方圓10公尺內,皆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被保護的老樹,每一棵刺銅前都有編號,並立牌說明這五顆刺桐生長狀況非常健康,每一棵刺桐往上都有許多筆直的枝幹,其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數種

樹齡

樹高

樹胸圍

樹胸徑

1424

原生種刺桐

38

17.8公尺

3.43公尺

1.09公尺

1425

原生種刺桐

38

15.5公尺

2.78公尺

0.88公尺

1426

原生種刺桐

38

15.0公尺

3.75公尺

1.19公尺

1427

原生種刺桐

38

15.0公尺

3.21公尺

1.02公尺

1428

原生種刺桐

38

15.0公尺

2.57公尺

0.82公尺

   刺桐名稱由來,是因其樹幹和老枝上長了瘤狀的鋭刺,又其花形像公雞的雞冠,故又稱雞公樹在平埔族原住民的聚落內,常會種植刺桐,因每年三、四月春天時分,造型如天堂鳥的刺桐開得一片火紅時,在過去沒有日曆的歲月中,平埔族都以刺桐開花的時間來決定新年的時間

   由萬和公園再往北走,接近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的汀州路四段旁,也有一個帶狀公園叫萬年公園在汀州路四段122號對面的萬年公園內人行道旁(與溪洲街交口的紅綠燈旁) ,也有一棵受保護台灣朴樹,其編號1396(圖六),樹齡38年,樹高16.5公尺,樹胸圍2.3公尺,樹胸徑0.73公尺,也可以一起訪查台灣朴樹又稱石朴,屬落葉喬木,在自製玩具的年代,村童常採其果實作為子彈裝入細竹管並以竹箸為唧,玩擊射的遊戲其樹皮及葉可當藥材,治療蕁麻疹及腰痛等。

萬有公園的老樹

   萬有公園位於興隆路一段202巷與景隆街之間,就在202巷口公園內,有兩顆猢猻木,這也是景美地區唯二的猢猻木,粗壯光滑的樹幹是其獨特處。這兩棵數是同一時間種植樹齡約38,皆屬台北市文化局列管的老樹文化資產其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樹種

樹高

樹胸圍

樹胸徑

1418

外來種猢猻木

15.5公尺

2.66公尺

0.85公尺  

1419

外來種猢猻木

16.2公尺

3.40公尺

1.08公尺

往公園內側走在公園中間靠近台電變電所員工宿舍圍牆旁有一棵老榕樹樹齡約有58也是列管的老樹其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樹種

樹高

樹胸圍

樹胸徑

1417

原生種榕樹

15公尺

2.5公尺

0.8公尺

在老榕樹下有一間土地公廟萬有福德宮民間傳統信仰認為老榕樹有樹神經常將土地公廟建於榕樹下一同祭拜

在萬有公園附近有一個萬有二號公園位於興隆路一段184巷與景明街11巷之間在景明街11612號前網球場旁邊有一棵月橘(七里香)一般常見的月橘大都當庭園的的圍籬屬長綠灌木長的並不高大此公園內的月橘卻是小喬木高有8公尺樹齡推估約100也是台北市文化局列管的老樹其編號為1434樹胸圍0.88公尺樹胸徑0.28公尺屬原生種月橘又稱七里香、四季橘、滿山香花白色有濃郁香味,果實成熟呈紅色可當藥材木頭材質強度佳常當彈弓握把另其質地細緻為優質的印章雕刻材料

景豐街的老樹

   由興隆路二段靜心中小學對面的景豐街走到底,是2008年起用的景美運動公園(文山十九號公園),是原來義芳化工廠的舊址,當時在工廠週遭到處堆放白色有毒的廢棄物,形成一座座的白色小山丘,後來工廠土地被徵收規劃為公園用地。在工廠旁邊山腳下(現亦在公園範圍內)曾出土2000年以前的巴圖形石器(或稱磨製匙形石器)及兩縊形網墜,在日治時期此地就已登錄為十五份遺址,可惜未進一步採集,在公園整地時又將遺址破壞,因此無法取得遺址相關證物,故僅能視之為疑似遺址2010年,將在遺址原地樹立<十五份遺址紀念碑>,為歷史留下見證(相關文章請參閱分類中的十五份遺址)

   在公園附近,有兩顆已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管的老樹,一棵在景豐街62巷直走到底的朴樹(圖一),另一棵在景豐街76(與興順街交口處電塔的對面)的榕樹(圖二),兩顆老樹的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樹種

樹齡

樹高

樹胸圍

現況

1420

原生種朴樹

78

14公尺

2.5公尺

樹幹有腐朽處

1421

原生種榕樹

48

14公尺

4.0公尺

樹幹成五分岔

   朴樹原產地在中國南部、台灣、日本、韓國,樹幹呈黑褐色樹皮粗糙但不開裂葉片粗糙如沙故又稱沙朴;其樹子可做為兒童空氣槍的子彈木材材質堅硬可製船或器具另外一種頗為近似的樹種為台灣朴樹(又稱石朴,汀州路四段122號萬年公園有一棵石朴老樹)與朴樹的差異是葉片較平滑葉端呈常尾狀兩者使用功能相同

廟中的老榕樹

許多土地公廟附近都有大榕樹但大榕樹樹基被廟宇包住卻不多見在文山興安宮就有一棵老榕樹,樹的根底部就在廟宇內主幹再往外生長(上圖)原來這棵樹是在廟的前方在廟宇往前遷移擴建時因基地規劃廟宇已鄰近馬路就把榕樹基包於廟內(下圖)樹幹再穿透牆壁向外延伸形成樹頭在廟內、樹身在廟外的特殊景觀這棵老榕樹將近有八十歲了也是台北市文化局列管的老樹編號是1395屬於原生種榕樹樹高約14公尺樹胸圍約3公尺

文山興安宮位於仙岩路1664號,建於1917(大正6),當時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名為永豐煤礦)時,因應採礦工人入礦坑前需祭拜土地公祈求平安而設立。設廟之初,為容不下一人的小廟,曾於民國40年重建。煤礦曾停採一段時間,留有賴琳松為首等12戶未遷居。民國63年再次採礦,並於民國68年由賴氏發起新建廟宇,且於73年擴建。附近麥田山莊興建時,為使基地完整,經協調廟宇往外遷建,並由建設公司出資建設二層樓粗胚,再由信眾集資修飾外貌,於民國83年完工,呈現目前的廟貌。因廟宇外移,目前廟地所在位置,為當時永豐煤礦的礦坑口。興安宮地處馬英九市長所屬里居於建廟九十週年慶 (2006)時,馬市長特贈仁愛為懷匾額一式2016正值興安宮年建廟一百年時,是否會邀請馬總統再贈匾額誌慶,敬請期待待。

在文山區公所網站中休閒景點的分類珍貴老樹內的文章也特別介紹興安宮內的這棵老榕樹,文章中有關廟與樹的故事,也提供給各為參考據主任委員賴琳松先生指出,這棵老樹在興安宮開宮之前就已十分茂盛,樹蔭下是當年孩童嬉戲、老人休憩的好去處在廟體經過幾次修(擴)建後,這棵老樹的根部被以廟牆砌起,形成樹頭在內、樹身在外的特殊景象而廟與樹相互依存了數十年的久遠時間中,亦有一些傳奇性的故事長留在賴主委的記憶裡,賴先生指出,在四十多年前興安宮未具規模時,在一次由道士請入廟的儀式中,廟中燃點的香環座竟然會在供桌上移動,此種景象前後發生二次,一次的時間大約五、六分鐘,而燃燒金紙的煙霧也呈奇特的螺旋狀上升,令主持法事的道士都大覺不可思議,訝異之餘同意三年免費為該廟誦經祈福。至於廟旁這棵近百歲老榕樹,由於建廟所需必須過於茂盛的枝葉加以修剪,在一次僱工修剪時,一位工人在鋸樹的前一天夜裡,於睡夢中夢見土地公出現在眼前,並且威嚴的喝斥:「為升麼要鋸這棵樹」,隔天就向廟方辭退修剪工作,廟方無奈之餘,只好慎重的擲筊杯向土地公請示,經獲允杯同意後,才另僱工人,順利的完成枝葉的修剪。

巷內的魯花樹

在興隆路三段22994號旁有一棵稀有的百年魯花樹(上圖)因樹齡超過五十年已列入台北市文化局受保護的老樹其列管編號是1436屬原生種樹高8公尺樹齡約108樹胸圍1.6公尺在未列為文化資產前附近居民因其特殊性1994年為其立碑紀念碑名為護百年老樹誌”(下圖)在樹下有簡易遮蔽安置福德正神土地公顯示其在當地居民中的重要性

魯花樹據說是花東地區原住民語的音譯常見於海岸至低海拔的叢林內別名台灣刺苳俄氏刺苳有刺赤蘭原產地在中國南部菲律賓琉球台灣為常綠小喬木樹皮平滑全株著生鋭刺嫩枝上更為明顯﹔果實供野鳥食用樹形優美因有鋭刺常當庭園的圍籬原住民取其樹幹為搗小米用的木杵排灣族以其根莖做黑褐色的染料

景美養工處老樹

在三福街12號附近(正確地址為羅斯福路六段1592)有一個不對外營業的公家單位叫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景美工務段這個單位是成立於1954原來屬於交通部公路局防護團工程第一大隊,在溪口街底的景美溪堤防旁還設有瀝青拌合場以供應路面維護所需需之原料,後來公路局的客運業務移轉民營的國光客運後此單位改隸交通部公路總局在養工處內有三棵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資產的老樹在左內側的停車場旁又一棵苦楝在停車場的圍牆外有兩棵榕樹這三棵老樹的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樹種

樹齡

樹高

樹胸圍

備註

1329

原生種苦楝

58

16.3

2.32

機關成立時所植

1330

原生種榕樹

58

13

3.11

機關成立時所植

1331

原生種榕樹

58

5.2

3.5

樹幹被鋸

另也有一棵苦楝在大門口的右側,但尚未列入被保護老樹

苦楝又稱金鈴子苦苓屬台灣原生種原產地在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琉球木材可作家具樹皮可作驅蟲劑,春天盛開紫花果實成球形成熟由綠轉黃具有毒性不可採實英語系國家稱苦楝為China Tree China Berry一個非常特別的英文名稱

景美其他的老樹

除了之前分區介紹的老樹外另有五棵老樹在此一同介紹

有兩棵老榕樹在溪口街2(圖一)現為財政部財税訓練所,在內部左側停車場旁圍牆外的廢棄宿舍區其基本資料如下

編號

樹種

樹齡

樹高

樹胸圍

1422

原生種榕樹

53

13

4.93

1423

原生種榕樹

48

14

2.95

另有兩棵大葉雀榕一棵在萬盛街17-1號的平房旁編號1429(圖二)屬原生種樹齡68樹高12樹胸圍2.5,在樹下平台上有居民安置土地公神像膜拜另一棵在武功國小校園內編號1433(圖三)屬原生種樹齡48樹高15樹胸圍3.31

最後有一棵長的非常高的白玉蘭,在興隆路二段235號興德國小的校園內編號1435屬外來種樹齡53樹高19樹胸圍1.5,生長在校園的花圃內推估應是興德國小成立之初還是景美國小分校時就已栽種

週五, 11 October 2013 22:36

走過歷史‧生活在景美溪

本篇文章是世新大學高階新聞寫作班陳韋婷同學的作業文章出自

www.jschool.nccu.edu.tw/mpsuen/undergraduate-advance

對過去生活在景美溪的歷史有深入的報導與關心景美溪的朋友分享之

走過歷史‧生活在景美溪

文/陳韋婷

景美溪蜿蜒在文山地群山間,攤開地圖,沿溪東向而上,是先民拓墾的足跡;西向順流而下,曾是風帆片片通往大稻埕、淡水貿易的繁忙航道。居民則引溪水、鑿水圳灌溉土地,家園與溪流密不可分。

今天的景美溪雖被長長的堤防所隔,但我們仍能跨越這道隔閡,漫步在河堤旁,遙想先民與景美溪一同生活的情景。

對外商貿的唯一航道

踏上通往木柵政治大學的道南橋,景美溪靜靜地在橋下流動,它看來與一般溪流無異,但它曾經是文山對外唯一的交通路線、農人的經濟命脈,更是先民日常生活經驗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景美溪曾一肩扛起文山對外的交通重任,不是從運輸「貨物」,而是從載運「人」而起。

大約雍正年間,福建安溪的先民乘船順著新店溪而上,碰到支流交會口,一批人繼續沿新店溪主流向上,而另一批轉入景美溪。木柵文史工作室總幹事許哲豪指著地圖解說。景美溪領著先民尋覓屬於自己的樂土,他們順著溪流,找到一片可拓墾的地方便落腳生根,因此,聚落即沿著河道,由下游漸往上游發展。

清代即貿易繁忙的溪仔口河港(現台灣師範大學分部後),在日治時期(約民國前二年)因泥沙淤積而日漸沒落,而後,來往船隻遂改停泊至上游的梘尾渡船頭(現世新大學旁、景美街口);梘尾渡船頭原只是景美溪兩岸往來的停靠站,因港闊水深,且已有市集,因此取而代之,成為商船停泊的地方、物資豐富的貨物集散地;直至民國十六、十七年梘尾、深坑仍可見船隻載貨往來。

風帆雲集繁榮了景美

「以前攏嘛是嗙伯仔船(帆船),」現年七十八歲的高樹榖提高音量說,順風時往來景美和大稻埕約莫四十分鐘;逆風時,船夫即拿著長竿撐船前進,要花上一個半鐘頭。

高樹榖的父親在景美街開設一間鐘錶行,父親過世後,他繼承鐘錶行繼續營運,迄今已有百年歷史;這間店沒有店名、沒有招牌,祇有一張與國小書桌同寬的工作桌,以及一張木製的長板凳,供客人休憩、聊天;牆上則零落地掛著幾個古董鐘。

「船上都載木頭、砂石、磚仔,較有錢的人就會買去起厝(蓋房子),」高樹榖抬起頭說。高樹榖手裡拿著手錶,右眼窩夾住一枚像用來鑑視寶石的放大鏡。

當時來自大陸的福州杉、唐山磚都是從淡水河口進入台灣,經由景美溪,運至文山。文史工作者許哲豪說,像杉木這類高級的建材,通常用來建造廟宇;而磚頭則賣給經濟較富裕的家庭蓋房子。景美很早就商業化了,對建材的需求量較大;而木柵則否。

許哲豪的爸爸許進財在民國九十年秉持一鼓對家鄉的熱情,收起了他開設廿多年的油漆行,利用自己幾十年來的人脈,致力於木柵文史資料蒐集;而許哲豪則負責將珍貴文獻統整、建檔,父子倆成立了木柵文史工作室。

在景美街底的「德明商行」,從外觀仍可發現是由一塊塊磚頭搭建而成。「這間房子少說也有百年歷史了!」第四代老闆高振榮抬頭看著已粉刷過的天花板說。

高振榮不確定建造德明商行的磚頭是否來自大陸,但他說,過去有能力蓋磚頭房子的人家,代表家境富裕。德明商行在民國十年以前是雜貨集散處,向大稻埕買進生活必需品,賣給當地人,同時也向木柵、景美農民買進甘蔗、稻米、茶葉等農產品,銷往大稻埕,有些甚至轉運至花蓮。

「以前這裡擺了一張長長的桌子,錢都隨便塞在裡面,來不及收好。」高振榮手比向櫃檯,畫出一條長長直線,說明當時生意興隆的盛況。他認為,要是沒有景美溪,景美、木柵的發展一定會再晚十年。

隨著公路、鐵路漸取代景美溪運輸功能後,德明商行轉型為一間小雜貨店,客源也僅止於景美街上的老鄰居。

商船繁忙地進出景美,千帆雲集造就景美街附近成商業小鎮,而木柵、深坑的煤礦輸出,也讓景美溪的船隻駛進上游。

日治時期,民國十四年萬新鐵路通車,鐵路縮短景美至艋舺(萬華)的距離,因此從大稻埕駛進景美的貿易船隻漸轉為以鐵路運輸為主,但往來深坑礦坑到景美火車站的運煤船仍然不減,當時煤礦先經景美溪水運,從深坑運往景美火車站(現羅斯福路六段底),轉經鐵路送往艋舺;同時,日人也在景美經木柵到石碇鋪設長達十里的輕便軌道,同樣載運煤礦到火車站。

老醫生的地圖道出古早木柵、景美

「輕便車嘛有載郎(人)啦!」民國五年出生於木柵的張傳生說。

張傳生兒時住在木柵保儀路集應廟旁,民國廿九年畢業於台灣帝國大學醫科,卅二年於景美國小附近、景文街上開設「文山診所」。

八十歲那年,張傳生突然心血來潮,買了一盒蠟筆,利用晚上閒餘的時間,畫出記憶中的木柵,前後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完成民國十四年木柵的老地圖;三年後,張傳生又畫了一幅他初到景文街開設診所時的景美地圖。兩幅別於一般機械式工整的地圖,一筆一畫是張傳生醫師記憶的片段,圖中的古地名、老房子精采道出木柵、景美的歷史故事。

張傳生指著他所繪製的〈木柵一九二五年秋天〉開心地說,他每天都踩在輕便軌道上走去上學。當時的輕便車道沿著木柵路而建,張傳生只要從保儀路轉往木柵路,就能走到當時他就讀的「木柵公小學」(今文山區公所對面的木柵國小)。

「輕便車有兩款,一款載土炭(煤),一款載郎(人),」老醫師比手畫腳地說。四支棍子在輕便車四個角落的,用來載運煤炭;而車中央有個方型的木箱,每面坐一個人,以四人為限。

「坐起來很不穩,」張傳生形容。輕便車是由人力推動,軌道與軌道之間有接縫,所以乘客會隨著路面起伏而顛簸。

台北地區仰賴的水源霧裡薛圳、瑠公圳

先民靠著景美溪的運輸功能,順溪來到文山區,對務農的他們而言,尋找灌溉水源是首要工作,也是在這安身立命的唯一條件;因此,先民開鑿水圳,引溪水灌溉,安分守己地開拓出一片又一片金黃色的水稻田;而霧裡薛圳與瑠公圳即為文山區最著名的圳道。

東南技術學院歷史系教授詹瑋說,霧裡薛圳是文山地區最早開設的溝渠,水源直接取自木柵鯉魚山上的霧裡薛溪(於木柵路一段國家考試院後方),是景美溪的支流之一。

霧裡薛圳在清乾隆年間興建完成,灌溉木柵與景美交界一帶(國家考試院周圍),是文山農業最仰賴的溝渠,但在日治初期即無人使用、日漸荒廢,取而代之的是供大台北地區灌溉用水的瑠公圳。

瑠公圳雖為日治以後景美地區主要灌溉水源,水源卻是引自新店溪上游。景美溪雖水量豐足,但河道狹小,流速慢,無法大量供水,故先民轉自新店溪上游引水。

景美的本名叫「梘尾」

建造引自新店溪的瑠公圳,最困難的工程即是將水流橫跨景美溪,因此先人即在溪上方架設ㄩ型「木梘」,讓水流從木梘上方越過景美溪(位於今世新大學旁、景美街口)。

新店那頭稱為「梘頭」,而景美這一頭稱為「梘尾」,這就是「景美」地名的由來。

直至今日,瑠公圳即使已無人引用灌溉,但渠道未遭掩埋,仍在景美國小前的景文街的底下緩緩流動。

而木柵地區地勢則多小丘,憑地利之便,多以天然的陂或人工開鑿的埤儲水灌溉,但也有開挖溝渠引溪水的圳道,例如今道南橋頭、土地公廟旁的永安街,即是過去灌溉附近農田的「尪公圳」。

尪公圳從新光路一段與萬芳路交叉口的萬壽橋附近引景美溪水,繞道至道南橋頭的土地公廟後面,直至永安街底。尪公圳是木柵先民自行籌錢開挖的小圳道,只比現在一般的水溝寬一些。

民國十八年出生於木柵的鄭港河感慨地表示,如今尪公圳已填平,永安街兩旁公寓林立,窄窄的街道,看不出過去曾是附近稻田極為仰賴的水圳。

家家戶戶溪底撈煤炭

景美溪之於居民,不僅只有運輸、灌溉等經濟利益,而日常生活亦離不開景美溪;早上,有人去溪邊挑水,做為整日家庭的用水;下午,孩童和青年到溪裡撿煤、抓魚、摸蜆仔,順便洗澡;傍晚,婦女則到溪邊洗衣、閒話家常。

文史工作室的許哲豪說,在景美溪旁的幾個煤礦坑(木柵動物園對岸),礦工常將煤炭堆積在溪邊,方便以水運載至大稻埕,不少煤炭就這樣滾入溪中,隨著河流沖到下游,居民常會指派家中小孩,到河裡撿煤,拿回家當柴火燒。

「以前都會拿一個大簍子,到溪底去『喇喇ㄟ』,」住在木柵忠順廟附近七十一歲的陳博俊說。簍子的網格較篩子略粗,在溪底左右搖晃後,細沙和較小的石子就會與煤炭和大石子分離,而後再到岸上將煤炭揀出來曬乾,用扁擔挑回家。

六十八歲的陳建男接著說,民國七○年代以前,家家戶戶仍使用傳統的灶生火,相較木柴而言,煤炭生火較穩定,體積也較小,所以當時有不少人每天到溪邊撿煤。

「嘛是有囝仔撿煤拿去賣的,但是噯撿一擔才換一分錢,」鐘錶行的高樹榖說。一分錢在當時也只能換五、六顆糖。

溪畔洗衣閒話家常

另外,民國六○年代以前,自來水管線尚未普及,婦人得要到景美溪畔洗衣服,當時木柵地區還有俗稱「洗衣班」的一群婦女,不僅洗自家衣物,還替別人洗衣服掙錢。

洗衣班的婦女白天仍要下田耕作,或上山採茶,因此常在傍晚五點多,攜著煤油燈到溪邊洗衣,免得太陽下山,就得摸黑回家了。住在政治大學後山恆光橋附近的周卿花說,她已記不起替人洗衣一次多少錢,但這些「外快」,通常都會存起來當私房錢。

文山地區家庭生活用水,通常來自井水,但在冬天,井水常不敷使用,因此鄰近又充沛的景美溪成了供水來源。

「我去挑水的時候攏順便洗身體耶。」自小住在興隆路忠順廟旁的陳建男笑說,以前男孩常在景美溪裡洗澡,還會在溪裡抓魚、摸蜆仔;當時的魚種類繁多,他最喜歡捉土魠魚和鯽魚回家加菜。而今,只見外來的吳郭魚在景美溪裡悠游。

越過堤防 享受自然

經過時代的推移,防範洪水侵襲家園的堤防高高聳立,住宅區與河道間有著一道明顯的阻隔;上游的水源污染,讓景美溪裡的魚兒成了有毒、不能食用的魚;景美溪與居民的關係,不再像過去那般緊密、不可切割。

景美溪雖不再是文山居民的交通要道、灌溉水源,但河畔的自行車道、河濱公園,以及文山社區大學舉辦的淨溪活動,都是以多種方式讓居民再次走到河畔,感受溪流不減當年的生命力,享受遠離塵囂的悠閒愜意。

週四, 31 October 2013 20:10

仙跡岩拾遺

在仙跡岩的步道附近,常常會不經意發現一些有趣有歷史的景物,就當做是登山賞景之外的小小驚喜吧!姑且稱為仙跡岩拾遺.

一、石獅祕境(凌雲路上)

 
 
二、岩石彩繪
 
 
三、日式路燈(民國40年立)
 
 
四、圖書館苦讀浮雕彩繪
 
五、人頭結核
 
六、佛字雕刻
 
七、樹吃鐵牌
 
八、高家恩德塔
 
九、嘉慶古墓(1810)
週四, 31 October 2013 20:07

仙跡岩舊八景

 

 

仙跡岩舊八景

一、長壽梯:拾階而上長命百歲

二、登仙坡:如臨仙境神化昇天

三、凌雲路:濃蔭密佈超俗脫塵

四、明遠台:登高遠眺盡覽美景

五、消遙嶺:登嶺四顧物我兩忘

六、御風亭:遮陽避雨小憩暢敘

七、根抱石:根抱巨石懸而不墜

八、仙跡岩:仙人足跡傳為美談

週四, 31 October 2013 20:02

圳後山的圖根點

(位於圳後山稜線上的圖根點)

圳後山的圖根點

   位於景興路、木柵路與興隆路之間的仙跡岩是由靠近景美溪的圳後山(標高77公尺)及景美山(又稱溪子口山標高144公尺)所組成在景美山有一座二等三角點在圳後山也有一座圖根點(四等測量點)三角點一般用於地籍測量分成四個等級一等三角量點其測量之三角網邊長平均在45公里以上二等三角量點其測量之三角網邊長平均在8公里以上三等三角量點其測量之三角網平均邊長在4公里以上四等三角量點其測量之三角網平均邊長在2公里四等三角點又稱圖根點圳後山的圖根點是由1898年(明治31)日本政府在台灣設立臨時土地調查局」,1900-1904年間所設置在石柱前向刻有土地調查局字樣後向刻上圖根點字樣上方刻著「十」字標示,指著東南西北方位依設置時間推算此依圖根點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要造訪圳後山的圖根點由景興路297巷之石門宮盤古帝王牌坊拾階而上最為便捷約莫走上300個水泥台階200公尺後步上圳後山稜線的左側有兩座水泥製公園椅的左方亦即位於仙跡岩上路燈編號59和60之間的平台上

    喜歡登山的朋友經常熱衷探尋三角點的坐落處除了增加登山過程的趣味性也緬懷前人翻山越嶺設置三角點的艱辛過程在登山地圖也將三角點特別予以標示甚至有登山團體把造訪全省三角點為其登山重要目標與成就下次登上仙跡岩別忘了尋找一下景美山的二等三角點及圳後山的圖根點享受一下山友登山尋覓三角點的樂趣

(圖根點附近的環境)

第 41 頁,共 102 頁